【环球新要闻】远去的老街

2023-03-01 07:21:27 来源:金陵晚报 分享到:


(资料图)

□毛头

在我幼年的记忆中,曾经有那么一条街,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灵深处。如今虽已过花甲之年,然而那条街上的那情那景,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八字桥”。街面不大,但布局很有特色。街分为前后街,前街的街面为正方形,四面环水,北面为一条界河,对岸是邻县,界河终年水流不断,河水丰盈时,常有木帆船来来往往。界河的两条支流,则环绕前街一圈后,流向周围村庄,成为灌溉农田的沟沟渠渠。前街的四个方向分别由三座石桥和一道旱坝与外面连接,其中界河上的那座桥最具规模,该桥由多块巨型花岗石拼搭而成,至今依然岿然不动,是老街仅存的标志性建筑。

前街东北西三面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除近道外,户户相连,向街一面是店铺,后院临水,家家户户均有石料搭建的水码头。南面则是一栋年代久远的两层楼建筑,雕梁画栋,颇有气势,前楼为戏楼,有戏台和厢房,后楼供奉关帝爷和关平周仓的三尊塑像,与关帝庙隔街相望的是傍界河河堤而建的院落,院内设有一至三年级的教室,附近的小孩读完三年级后,就需要转往中心小学。

围绕街面铺有一条三四米宽的青石板路,中间有一块很大的场地,因位于关帝庙正前方,人称“庙场”,农忙时是生产大队的打谷场,过年过节则是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后街的建筑风格和前街一样,所不同的是一条一字形街道,两排房屋相对而建,中间一条通道,一端有青石板桥与前街相连,一端与通向长江边的一条大路相衔接。

那时候,八字桥街上很是热闹,不仅吃穿用店铺一应俱全,而且还有邮政所和中药铺等。小小的街道之所以商业气氛浓厚,主要取决于街道所处的地理位置。街道一桥跨两县,四周村庄环绕,人员密集,一端往东至长江边广大农村地区,一端通往孟城汽车总站,因此街上东西走向的青石板路是一条主要通道,人员来来往往,终年不断。

每天清晨,炊烟四起,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和店家以及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声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落,煞是热闹。黄昏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或站或坐,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海阔天空。此时的打谷场上,则是孩子们的天堂,嬉笑玩耍,追逐打闹,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和欢闹声。

最热闹莫过于过年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灯笼,临街一面的墙上,贴上了五颜六色的宣传画,街道上,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从大年初一开始,在整个正月里,关帝庙前的场地上,四乡八邻的舞龙灯队伍、花船灯队伍、麒麟灯队伍等,都会铆足了劲轮番表演,一争高下。白天锣鼓喧天,晚上爆竹声声,关帝庙的戏台上,则有戏班子上演着诸如“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古装戏,台上台下,遥相呼应。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八字桥老街开始萧条了,地名犹在,面目却全非了。小学校和关帝庙早已不见踪影,青砖灰瓦房舍所剩无几,且已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昔日熙来攘往的街道已荡然无存,唯有界河上那座石桥和桥边几块仅剩的青石板,孤零零地凝视着已经淤塞的界河,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老街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 来来往往 家家户户 生产大队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