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05年,随着G9奥兰尔级战列舰的投产,拉洛姆海军拥有了代替老式无畏舰及铁甲舰的新兴主力舰,进入10年代后,虽然格鲁曼尼亚帝国的崩溃为拉洛姆减轻了海军压力,但也加速了烨瑟莫帝国,佩德罗帝国以及斯特兰同盟的海军建造进程,大量万吨级无畏舰下水,而由于拉洛姆执行的卫海强陆政策导致迟迟没有大吨位主力舰下水,1913年,罗夏一世与帝国军事总局讨论过后决定取消强陆方针,大力投资海军,尤其为主力舰的投入。
【资料图】
1914年,拉洛姆海军计划开始执行,但由于主力舰缺乏,拉洛姆海军需要一款现成的主力舰方案,由于大多数方案早已老旧过时,海军部在众多计划里挑出了其中一种,便是Ga5型战列巡洋舰计划。1915年,ga5计划定案投产,命名为阿纳托利级。
由于没有356mm舰炮的库存,因此阿纳托利级装备了5座双联装305毫米舰炮,其两座布置在舰艏,一座呈炮口前置布置在主烟囱与舰桥之间,可实现三座主炮向前射击,后两座则布置在舰艉。其火炮技术源自烨瑟莫帝国海军的305mm/MK12型舰炮,1904年拉洛姆成功将其国产化。虽然拉洛姆海军设计部对输弹机以及火炮系统进行了现代化升级,但对比同时代各地下水的新主力舰口径,305毫米的口径属实将其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在副炮方面,原案的Ga5计划拥有12门152毫米火炮炮廓与12门75毫米甲板炮,设计部将75毫米甲板炮削减为8门,共计四炮塔,同时在甲板部分装有多门37毫米高炮以加强对空火力。而廊炮则从14门减为12门。
设计部对Ga5方案的舰桥进行了现代化设计,加高了舰桥,添加了多个指挥室与观测室,同时为305主炮设计了新型测距仪,添加在指挥塔的舰桥上方与后部指挥塔顶端。
阿纳托利级主装甲带采用帝国国家金属局提供的渗碳硬化装甲板,侧舷主装甲带厚140毫米,甲板装甲最厚达到35毫米,在甲板下有一层25毫米的装甲隔板,弹药舱的隔板厚度为30毫米。前部指挥塔厚度达到245毫米,尾部指挥塔厚度为230毫米。
动力方面,阿纳托利级采用了和奥兰尔级一样的燃油锅炉,将数量增加至36座,烟囱为一大一小,能提供将近117000马力,海试最高航速为节,速度成为仅次于烨瑟莫帝国“声望”级的战列巡洋舰。
阿纳托利级的电力设备由四套20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成,另有两台180千瓦的汽油发电机作为备用。
1917年4月,首舰阿纳托利号与二号舰萨拉佩尔号在帝国太平洋造船厂开工,5月,三号舰奥拉斯基号在库里奥拉造船厂建造。同年8月,四号舰索尔基号在北方造船厂建造,10月,5号舰在帝国太平洋造船厂开工。直至1920年初,五艘战列巡洋舰全部建成,其四艘布置与南,北太平洋舰队,一艘布置在奥尼科楚海舰队。
1928年,阿纳托利号及其余四艘舰开始了现代化改装,将其后部指挥塔建筑进行了加高并增加了一套副炮测距仪。而面对日益增强的防空压力,阿纳托利级在二号与三号炮塔顶端增加了防空平台,每个平台有两座37毫米防空炮,而在舰艉则增加了四座37毫米防空炮,共计8座。除此之外,阿纳托利级还在四号炮塔顶端增加了一部水上飞机弹射器,旁侧增加了两座供水机起吊的中型吊机。
阿纳托利级是拉洛姆海军历史上的最后一型战列巡洋舰,此后拉洛姆海军部放弃了战巡,将精力全部投入至新式战列舰的研究上,有人认为经费原因以及当时拉洛姆海军缺乏全方位海军舰艇数量是约束战巡发展的关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太平洋舰队的阿纳托利级全数投入战斗。其中萨拉佩尔号以及奥拉斯基号分别在1941年的穆特拉岛海战和1942年的里拉海战中战沉。而阿纳托利号则幸存,同时在奥科尼楚海舰队的索尔基号在1944年遭遇斯特兰与亚莱森新联军的联合空中攻击队轰炸,坐沉于里拉湾的浅滩中,但在1944年6月被拉洛姆军队重新打捞起来并修复,参加了1945年初的“奥斯卡行动”。拉洛姆革命后,两艘幸存的阿纳托利级还在干船坞中维护,1947年初,两艘舰修复完毕加入联邦海军,但由于老旧不堪的舰体与武器配置使拉洛姆联邦海军在次年将其双双退役。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