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殷寿的一生·续

2023-08-15 01:27:39 来源:哔哩哔哩 分享到:

注:由于本人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所以以下关于爱情的论点均为本人凭空发散,如果和各位看客的认知存在偏差,请不要怀疑,大概率你是才是对的。

虽然完全没想到这种吹水还能有续,不过书接上回,我们再来谈谈妲己。她到底是单纯来报恩呢?还是真得爱上了殷寿?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从另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开始。

“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


(资料图)

聂小倩,一抹哀怨中带着忧愁的幽魂,未及桃李而夭殂,阴差阳错葬在兰若寺旁。受妖物役使,她多年来害死了一个又一个投宿的过客。这些人,不是觊觎她的美貌,就是贪图她献上的“财物”。

每一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开头,同样的结局。但是这一次又有些不同,这一次她遇到宁采臣。宁采臣既不愿接受她自荐枕席,也不想受这不义的“财物”。她只能悻悻离去。

在漫长而没有尽头的痛苦中,那么多千篇一律的面孔,而一个让她觉得这世间有所不同的人,就这样出现了。因此,聂小倩才走到他的面前,决定做一次勇敢的尝试,她已经许久没有安宁了。

宁采臣完成了他的承诺,带着她的尸骨回到了家乡,安葬在他郊野的斋外。这之后,聂小倩才又在他面前现身,愿意与他归家,以身相侍。

在这里,看客对聂小倩的行为又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呢?她因为这不啻再造之恩才愿意现身,还是说她对宁采臣实为有意呢?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中国传统的叙事里,夫妻之间通常不会说“情爱”,而是要说“恩爱”。《说文》里说“恩,惠也”。

一般而言,看到“爱”,是渴求、放纵、自由,是轻松愉快的;而“恩”则不同,“恩”是付出、负担、迁就,是紧密的纠缠,是要磨合的棱角,是限制。因此,人们更喜欢“爱”,而不喜欢其中的“恩”,最好各自独立,这样也方便相看两相厌的时候一拍两散,各自欢喜。

但是,在古典的故事中,或许恩、爱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朗,因恩而爱,因爱而恩、恩中有爱、爱中有恩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聂小倩也许是因为宁采臣正直的品行而留意他,又因为他带给自己安宁而感恩他。但我们都知道,爱情的缘起有时候很简单,这份留意使爱情的种子在她心中落地,又因为他归葬尸骨而生根发芽。

聂小倩究竟爱不爱宁采臣呢?最初来到宁家,宁母恐惧于她非人的身份,希望她离开。于是她夜间偷偷离开,第二日又回来,帮助宁母操持家务,如此反复才让宁母接受她的存在。

我想,报恩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爱人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倾尽所有留在所爱的身边。

聂小倩和苏妲己的故事是类似的。在漫长的孤寂中,殷寿的血戏剧性地流过地层,划过蜿蜒曲折的岩角,滴落在这只有成汤子孙的血才能解开的封印上。

于是 “啪!”的一声,她自由了。

可以是很多人,但偏偏就是你,所以也就只能是你。

先祖成汤封印她,后裔殷寿释放她,这一饮一啄本不必论恩。即使有恩,在助殷寿登上天下共主之位后,面对他的猜疑,以至于死亡威胁时,还能剩下几分呢?

共长生。

一只生来只想逍遥自在的妖,会出于什么样的意愿许下和人共长生的诺言呢?

或许,这就是爱情。

“爱上一个不该去爱的人”

遗憾的是,即使是宁采臣也是不完美的,他面对宁母常有退缩,故事的结局也纳了妾,达成了符合作者所处时代观念的大圆满结局。而殷寿和宁采臣的故事更是毫不相干。

人们在感叹错误的爱情时,通常喜欢从环境意义上去定义什么样的人是不该爱的,性别、种族、地位等等。但是爱情,并不讲道理,常常是“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因此,在我看来,一种人是不该去爱的,那就是不懂爱的人。

殷寿就是这样的人。

我想,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可能都不明白为什么苏妲己要帮自己。他虽然知道妲己有妖异,但这也不过更好用一些。他对苏妲己展露杀意,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还可能是为了除去自认为的隐患。

他最终选择苏妲己,只是因为她是唯一通过恶人版殷寿考验的人。

而宗庙后他终于懂了,一切的源头是自己的先祖成汤,而自己是那个对他有恩的人。

复盘苏妲己的故事线,我总是想起多年前常听的一首歌,布兰妮的《Criminal》,部分歌词大意如下:

“他是恶魔统治下的恶棍。他是个能为了作乐而杀害的凶手。他是个告密者,他深不可测。他没有廉耻,他一无所有。

我知道我该放手,但我绝不放手。因为他是个内心肮脏的男人,而即使我知道这多么愚昧,但是妈妈我爱上了一个罪犯。

这种爱全无理智,它出于本能。

妈妈请不要哭泣,我会安然无恙,摒弃所有的借口,我只是无法否认,我爱这个男人。”

在这样的塑造下,苏妲己看起来像是一个爱错了人的普通女孩,她所希望的或许仅仅是“良人属我,我亦属他”。

“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

在一千零一夜的其中一个夜晚,山鲁佐德向国王讲述了一个倒霉渔夫的故事。这位渔夫从海里捞出一个瓶子,瓶子里封印着一个魔鬼。在被封印的第一个百年里,魔鬼发誓报答释放自己的人,使他终生享受荣华富贵;在被封印的第二个百年里,魔鬼发誓将告知释放自己的人全世界的宝库;在被封印的第三个百年里,魔鬼发誓满足释放自己的人三个愿望;在被封印的第四个百年里,魔鬼发誓要杀死释放自己的人。

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总会觉得,苏妲己竟然想报恩,而不是报复在她看来无缘无故封印她的成汤,比如以祸乱大商朝政,摧毁成汤基业的方式,或许已经说明了她秉性的单纯。除了食人的习性外,她身上的妖性被淡化了,因此看起来被弱化了。

有的人在她身上期待着更加强势的形象,比如谋求神位、权势,或者更多表现妖的强大、肆意,期待苏妲己这个长久以来被污蔑为所谓“红颜祸水”的文学形象,能够以大女主的姿态表现出拒绝被定义的姿态,从而与旧有的历史割裂。

红颜祸水这个话术荒谬又傲慢,但是大女主离平凡也是有些遥远的。当我说人生的苦时,不只是对殷寿,也是对苏妲己,如果她不爱他,那事情会简单得多。她犯得错对我们来说,也丝毫不会陌生。来到这人间,就是坠入苦海,从此再也没有什么逍遥自在。

不过,大女主的苏妲己并不是没有过类似的创作,如果片方在后续给出什么神转折,说苏妲己妖性难改,本质上是为了迷惑殷寿,毁灭大商社稷以报五百年幽禁之仇,似乎好像也说得通。只是殷寿这个角色身上的悲剧性要彻底爆表了,本来只是可悲又可恨,这下可是可悲、可恨、可笑又可怜了。

到这里,《封神》的吹水大概就彻底结束了,看完电影以后一段时间,也看了一些影评,以及和身边看过电影的人讨论很多。这部电影是比较丰富的,不同喜好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算是值得一看的电影了,希望早点出续作,一定支持~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